关于润滑油的误区
误区:汽车润滑油添加剂的有用性很大
真正的润滑油是具有多种发动机保护功能的成品,配方中已经含有多种添加剂,因此随便添加不仅不能给车辆带来额外的保护,还容易与机油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,导致机油综合性能的下降,特别是现在的添加剂假货很多,对发动机的损害相当大。
误区:润滑油变黑后必须更换油
现代汽车使用的润滑油中一般添加有清洁分解剂,为了清洗附着在活塞上的橡胶膜和黑色积炭,使其分散在油中,减少发动机高温沉淀物的生成,润滑油使用一段时间后颜色容易变黑,但此时的油品没有完全变质,所以这个说法不准确。
解析润滑油的黏温性
润滑油的黏度,是指润滑油稀稠的程度。温度的高低对润滑油的黏度影响很大,温度高,润滑油的黏度降低,温度低,润滑油的黏度升高,这种因为温度升降而改变黏度的性质叫做黏温性。
较稀的机油形成的油膜较薄,阻力小、流动性佳,适合在低温、低负荷、较高速度的情况下运转。较稠的润滑油由于流动性较差,会导致大量的能量损失在克服润滑油内部阻力上,但它能够在机件表面形成较厚的润滑膜,故此适合在较高温度、重负荷、较低速度的情况下工作。
润滑油的黏度会随温度发生变化,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:一桶机油在冷天我们会感觉它变稠,在热天我们会感觉它变稀。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叫做润滑油的黏温性能,这一特性的量化指标叫做润滑油的黏度指数。
根据黏度指数不同可将润滑油分为三级: 35—80为低黏度指数润滑油;80—110为高黏度指数润滑油;黏度指数超过110即为特高黏度指数的润滑油。现在轿车上使用的发动机油都要求是特高黏度指数的润滑油。黏度指数越高代表机油黏度随温度变化越小,对气温的适应范围越宽。即低温(零度以下)流动性好,容易启动,冷启动保护好;发动机温度高,或环境温度高(例如:沙漠表面温度达到70度)时,机油黏度不会大幅下降,仍能有效地保护发动机。
润滑油的种类
在长期储存后,添加剂成分较为复杂的润滑油比较容易出现问题。比如汽车发动机润滑油(机油),如果添加剂使用较多,那么在长期存放后,添加剂性状变化、分离出来的可能性相对较大。如果润滑油的添加剂成分比较简单,例如防锈型润滑油,在长期存放后添加剂出现分离的风险相对较小。
润滑油的存放条件
造成润滑油变质的原因主要是:是否密封、存放是否阴凉干燥、空气氧化、高温、油受到污染(润滑油之外的任何物质都属于杂质,包括杂灰尘、水分等等)、日晒。如果胜航润滑油的储存过程中出现这几个条件,油质的劣化速度会明显加快。